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鱼雷驾驶技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鱼雷驾驶技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看楼主贴的一式陆攻的照片,应该是问二战期间的问题。
舰载机当时的投雷攻击战术不需要航空鱼雷有太大的射程,所以可以减少航空鱼雷的燃料装载量,比如美国在1943年的主要舰用鱼雷是Mk11,重量达到1593公斤最大射程15000码,而同时期的美军航空鱼雷Mk13只有1025公斤重,最大射程为6300码,美军一般在距离敌舰3500码左右的距离投雷然后脱离,这还是改进之后的战术。改进之前的美军飞机投雷距离只有不到2000码,很容易被日本人的防空火力杀伤。
6.88米长、重达1593公斤的舰用鱼雷Mk11
不过航空鱼雷的重量必须得比较轻,想把舰用鱼雷装到鱼雷机上?对不起,太长了,Mk11的长度就达到6.88米,正常的鱼雷机根本挂不上,而航空鱼雷Mk13的长度只有4.09米。
美军TBD鱼雷机投掷的是长度只有4.09米,重量1025公斤的Mk13,跟我们通常认为的不一样的是,这款航空鱼雷的口径不是小于舰用鱼雷,而是比舰用的更大,达到了571毫米。
相比之下,日本海军的舰用鱼雷(也就是著名的93式鱼雷长矛)的重量比美军舰用鱼雷大得多,但是航空鱼雷91式各型则比美军的小。
因为日本飞机的马力小,哪怕机身利用各种措施减重,也必须同时让航空鱼雷的重量降下来,才能维持基本的载弹后的机动性。91式航空鱼雷的重量只有800-825公斤,比美军小了1/5。
二战鱼雷基本都是无制导的,就是说跟***一样不会拐弯,而且鱼雷航行轨迹又相对来说比较明显,所以你要是在比较远的地方发射鱼雷,第一战舰是在不断航行运动的,远距离发射基本等同于瞎猫碰上活耗子,命中概率全靠蒙,另外对方战舰上光观察手就有一二十个,发现来袭鱼雷概率也很大,一旦发现战舰就会进行紧急鱼雷闪躲机动,所以进一步降低了命中率。
珍珠港鱼雷攻击画面
鱼雷攻击机没办法,只能凑到战舰炮口下发射鱼雷,这样才有些许的命中概率(仍然比较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有人说可以几十架鱼雷攻击机一起发射鱼雷,搞扇面攻击啊,但真实战场,哪有这么多的***搞这种奢侈攻击?美军到了战争后期才有这能力,加上战斗机,这样的攻击机队至少要上百架飞机。
至于驱逐舰在较远的距离发射鱼雷,那是因为它们不敢靠近啊,战舰目标那么大个,离近了人家船上大炮可不是吃醋的,而且驱逐舰上鱼雷存放量多,几艘十几艘的一块发射几十甚至上百条鱼雷搞扇面攻击是完全可以的。
二战驱逐舰主要工作就是反潜和鱼类攻击
所以鱼雷攻击机也好,驱逐舰潜艇也罢,发射鱼雷都要考虑到平台和战术应用。
舰载鱼雷机发射的就是一般的反舰鱼雷,和驱逐舰发射的鱼雷是类似的,但是鱼雷机的发射距离比驱逐舰要近的多,这个原因不是鱼雷的原因,是使用的问题。
二战中,驱逐舰使用鱼雷一般是利用夜间,或者能见度不足的时间首先发动一波鱼雷攻击,等鱼雷击中目标后驱逐舰再进行火炮打击,这一手日本海军用的最好,多次在夜袭中,以小博大,但是这种使用鱼雷的方式要有突然性,需要借助不良的能见度。
而鱼雷机攻击的时间就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二战时期的鱼雷机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而且在能见度不足的时候鱼雷机也无法起飞,这样鱼雷机进行攻击时,都是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这样对于要攻击的目标来说,对于鱼雷机来说没有突然性了,只有利用鱼雷机的灵活性贴近敌舰发射鱼雷。
如果鱼雷发射早了,目标舰首先会利用火炮等手段击毁鱼雷,而一般军舰会马上转弯,躲开鱼雷,当时的鱼雷都是直航鱼雷,发射以后不能转弯,为了不让目标舰有转弯的时间,所以鱼雷必须要贴近发射。
1.鱼雷机携带的鱼雷一般是457MM的,而非驱逐舰携带的533mm鱼雷,2.鱼雷机一般是超低空掠海飞行,远距离空投鱼雷后飞离,而不需要飞掠过敌舰上空,避开威胁最大的小口径速***。3.一般大型军舰200来米长,对于二三千米外发射的鱼雷,而且是多批次多方向的鱼雷攻击很难全部避开。4,攻击时一般是战斗机抢占制空权,消灭敌战斗机后参与攻击,用机枪机炮压制敌舰的防空火力,特别是那些没有封闭炮塔的小口径速射高炮,掩护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协同攻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鱼雷驾驶技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鱼雷驾驶技巧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mxbycnv.com/post/22548.html